-
岳武穆八段锦
岳武穆八段锦是为北派八段锦、是岳飞所创立并流传民间,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导引术,它也称为武八段锦、因其运动量大、动作难度比一般民间流传的文八段锦更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所以该八段锦历代都是秘传,武穆八段锦:预备式、混元起式,凝神静气、深长均匀的吸气,双手抱拳握固,收摄元神万籁归一。一、提地托天理三焦,何谓三焦?三焦者有二层意思、有广义和狭义两者,广义指十四经脉的三焦经脉,有着通阳气布水液,狭义者上焦肺心肝胆,中焦脾胃肠,下焦膀胱肾女子胞,其包括了五脏六腑,岳武穆八段锦第一式就先把气血水道和五脏六腑
-
八极拳习要与套路
八极拳习要与套路: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八极拳的“铁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
八极拳风格特点
八极拳风格特点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
八极拳【中国传统武术】
八极拳[中国传统武术] 八极拳,中国传统武术之一。盛行传承于北方的传统拳种,“八极”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多震脚发劲动作。八极拳精神讲究十六字诀:即“忠肝义胆 以身做盾 舍身无我 临危当先”。 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
俞娟推动不传之秘入选非遗
俞娟:推动“不传之秘”入选鼓楼非遗,自幼时便秉承自然门习武,数十年勤学苦练,已是知命之年的俞娟(俞景耀)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将武林泰斗万籁声的“不传之秘”公之于众,推动岳武穆八段锦、罗汉门武术入选鼓楼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强身健体之法与中医运动康复相结合进行公益推广,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螳螂拳[传统武术象形拳]
螳螂拳[传统武术象形拳]: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象形拳法,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在一次比武失败后,当看到螳螂斗蝉中得到启发,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蛙辫活动的特点,吸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山东省莱阳县赵家疃人士赵珠,从小攻文习武,王郎见赵珠武艺高强,便把螳螂拳传授给他,赵珠就将拳术带回了莱阳老家,从此螳蜘拳在陕西淳化县一带灭迹,赵珠又吸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它拳种
-
邓铁涛【国医大师】
邓铁涛【国医大师】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2009年7月1日,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
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男,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传三代行医,为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教授,消化肝病临床医学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总编缉。
-
俞景耀中医
俞景耀简介:俞景耀中医针灸医师、国家高级按摩技师、湖北太禾春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万籁声自然门、六合门、罗汉门传统武术及武医传人、中华武术六段,“罗汉门武术”,“岳武穆八段锦”两项目非遗传承人。
-
传承中医文化 坚持特色疗法-俞景耀
传承中医文化坚持特色疗法?--记福州御身堂创办人俞景耀?闲聊中,我的同事谈到了“御身堂”俞景耀医师一针除了他因脚踝扭伤疼痛的故事。为此,我慕名走进位于福州广达路北端76号裕达楼3层的这家中医理
-
香附的临床应用
香附,草本植物,味辛、微苦。归经循行:入肝经、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本草纲目》曰:“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
-
明代名医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人今属江西,[明金溪霞澌龚家∽今合市乡龚家人]。父龚倍,曾任太医院医官。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尝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故勤研《内经》、《难经》及金元诸家学说,久之贯通医理,遂以医鸣。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
中国豆腐
中国豆腐它可以是宴席珍肴,却也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豆腐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经过日久天长的代代流传,加之各个地区不同水土条件的造就,豆腐已有了千百种吃法,无论你是何种口味,在中国,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豆腐吃法……《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评价豆腐:在蛋白质的世界里,在提供蛋白质上,大豆食品是一种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这相当完美。国人用一块小小的豆腐,却能做出酸甜苦辣不同味道!
-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中华美食文化】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中国汉
-
福州捞化
福州捞化【福州著名小吃】捞化是福建福州著名的汉族小吃,是“捞兴化粉”的简称,享誉中外。福州本地的小吃很多,细数不下数几十种。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
-
佛跳墙(闽菜著名菜品)
佛跳墙(中华名宴-闽菜著名菜品)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建福州的汉族名菜,属闽都地区著名菜系,是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一道经典。佛跳墙富含丰富的营养,可促进发育,美容
-
佛跳墙菜品文化
佛跳墙菜品文化菜名由来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
-
福州芋泥
福州芋泥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闽菜中的汉族传统甜食之一,芋泥是将槟榔芋去皮,洗净后切块,上笼屉蒸1个小时左右,取出,用刀板压成泥,加入白糖、鸡蛋、熟猪油和水搅拌均匀,装碗上笼用旺火热一小时取出,淋上熟油,并用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条糖等分别撒在面上而制成的。此菜细腻软润,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实却烫嘴,别具风味,吉辰喜庆,筵席上多有此菜。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有做芋泥的习俗。芋泥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其中又尤以福州
-
南越古国[消失的国度]
南越古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赵佗在统治岭南的93年间,推行郡县制,和辑百越,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社会历史的全面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都城位于番禺(广东省广州市)。
-
福州 【福建省省会】
福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历史名城,别称榕城、三山、东越、左海、冶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著名景点三坊七巷、鼓山、乌塔、白塔、西湖公园、左海公园、鼓岭、旗山、青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历史名胜。著名学府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福建农大、福建中医药大学等。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
-
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
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鼓山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
-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是福州的“天然氧吧场”福州人民称为“福州肺部”,处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位置,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
-
闽江【福建的母亲河】
闽江【福建的母亲河】闽江是中国地理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77公里(中国国家地理的说法是541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闽江流域形状呈扇形,支流与干流多直交成方格状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量621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632万瓩。南平以下是重要的水运通道,马尾是福州的内河港。闽江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中国六大茶系
中国六大茶系中国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随传统文化的影响祖国茶文化在不断延伸发展,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人不断的革命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运用最广泛、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
-
茶道历史
茶道历史茶道,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
-
茶圣陆羽
茶圣陆羽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被尊为「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陆羽如何能从一个弃
-
中华各时代茶文化
中华各时代茶文化?一、唐宋时期──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又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
-
中国茶的种类
中国茶的种类中华茶品种繁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地域可划分为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这些基本茶类随发展潮流与人们生活需求进行作原料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福建的茉莉花茶、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等。绿茶——炒青-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烘青-闽、浙烘青。???????晒青-滇青、川青。?
-
喝茶的益处多
喝茶的益处多茶,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之一。它不仅是提神醒脑的必备饮料之一,而且喝茶能带给您意想不到的预防、治疗效果,保持喝茶的良好习惯,帮助身体排毒预防辐射、提高抗病能力是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如果茶叶使用得当的话,还是防病养生的好帮手。据现代科学分析和鉴定,茶叶中含有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叶绿素、维生素、类脂、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对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1、化解金属中毒如误服银、铝、洋地黄、奎宁、铁、铅、锌、钴、铜、马
-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是中国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名称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这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每年农历的元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中国民族历史悠久,所以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6.1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1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
-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中国传统祭祖时节,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之一,是郊外踏青春游和外出祭祖的好时节。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后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在古人的认知里,人死之后是不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死亡的只是你的肉体,但是人的灵魂是不破不灭的。所以无论是关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各类传说,在一些古书上里面看到老人说:今年是“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是什么意思呢?
-
祭灶君[传统习俗文化]
祭灶君[传统习俗] 祭灶是在腊月二十四,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文化,小年是中国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
特别推荐
-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中药巧配对增疗效,对药是中医临床使用两对或三对中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的处方,“三味药组”是指在中医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采用相互为用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将具有特殊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留良用弘、增效减毒、安全获益等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
-
邓铁涛【国医大师】邓铁涛【国医大师】邓铁涛(1916年10月-2019年1月10日)广东省开平县人,1916年10月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2009年7月1日,邓铁涛教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邓铁涛教授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
朱良春【国医大师】朱良春【国医大师】男,1917年8月生于江苏镇江市。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2015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治无效在南通中医院去世,享年98岁。
-
邵权武【国医大师】邵权武【国医大师】 邵权武,男,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出身于中医世家,祖传三代行医,为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教授,消化肝病临床医学研究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中国当代医界精英辞典总编缉。
-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是中国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名称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这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
白细胞在人体作用白细胞在人体作用: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
-
岳武穆八段锦岳武穆八段锦是为北派八段锦、是岳飞所创立并流传民间,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导引术,它也称为武八段锦、因其运动量大、动作难度比一般民间流传的文八段锦更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所以该八段锦历代都是秘传,武穆八段锦:预备式、混元起式,凝神静气、深长均匀的吸气,双手抱拳握固,收摄元神万籁归一。一、提地托天理三焦,何谓三焦?三焦者有二层意思、有广义和狭义两者,广义指十四经脉的三焦经脉,有着通阳气布水液,狭义者上焦肺心肝胆,中焦脾胃肠,下焦膀胱肾女子胞,其包括了五脏六腑,岳武穆八段锦第一式就先把气血水道和五脏六腑
-
俞景耀中医俞景耀简介:俞景耀中医针灸医师、国家高级按摩技师、湖北太禾春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万籁声自然门、六合门、罗汉门传统武术及武医传人、中华武术六段,“罗汉门武术”,“岳武穆八段锦”两项目非遗传承人。
-
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八极拳发力技术与原理:发力技术与发力原理,八极拳的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